本文主要讲述新能源汽车中的主要部件之一—————车载充电系统(车载充电机)。
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有很多种分类方法,如下文:
1、按照充电系统与公共电网是否直接接触,分为接触式充电系统和感应式充电系统两种。
接触式充电系统具有结构简单、成本较低、电能传输效率高等特点,是目前主流的充电系统。而感应式充电系统不需要电源插座或充电电缆,电能通过埋在路面内的充电板无线传送给车内的动力电池实现充电。
感应式充电系统优点:具有通用性强、操作简单、节约人力成本、节省土地资源等优点。缺点:结构复杂、效率较低、成本较高,目前小范围应用于公交车等公共充电领域。
2、充电机按照充电系统是否安装在车上,分为车载充电系统和非车载充电系统。
车载充电系统安装在车辆内部,具有体积小、冷却和封闭性好、重量轻等优点,但功率普遍较小,充电所耗时间长;
非车载充电系统安装在新能源汽车外部,具有规模大、使用范围广、功率大等优点。缺点是体积大、重量大、不易移动,主要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充电。
3、充电机按照充电所耗时间,分为慢充系统和快充系统,分别对应直流供电和交流供电两种充电模式。
慢充系统主要由车辆外部至供电端线缆、充电接口及线缆、车载充电机、高压线束、高压配电设备、动力电池及其控制器等构成。充电桩或家用交流电源通过车辆接口及线束与车载充电机连接,将交流220V电源转换为直流电,给动力电池进行充电。充电过程由车载充电机与BMS之间进行CAN通信交互,保证充电过程的安全。
相较慢充系统,快充系统架构较为简单,涉及到的车端零部件仅为充电接口、快充线束、动力电池及其控制器。快充系统供电设备为充电桩,充电桩内部包含电源模块、计费系统、通信及控制系统、读卡及 授 权 系 统 等 。
快充系统将三相380V工业电直接转成直流电给动力电池进行充电,充电过程由充电系统的通信模块与BMS进行通信以保证安全。